close

回顧這一路受教育的歷程,
從國小、國中、高中到大學,甚至研究所,
似乎一直將課業、作業,視為一個麻煩的「任務」。
每日的生活就是將這個任務完成,
然後才開始做「正事」:看電視、玩遊戲…等。

聽著大人們講著:
「等你上大學…」、「等你出社會…」就能如何云云…
於是就認命的把這些書念完,
出了社會之後就把書本丟開,不再學習。

但其實「學習是,也應該是,生活的一部分」,
每個人應該就他有興趣的方面深入學習,
不論是科學、數學、語言、人文、歷史、藝術等領域。

然而台灣對技職(暫不談人文、藝術)的不重視,
會讀書`、功課好就是好孩子,不讀書、成績差就是壞孩子,
使得一些不擅於讀書或考試的孩子不能得志,
不能發揮所長,甚至衍伸出許多社會問題。

但是會讀書最後又如何?廣設大學之後呢?
台灣產業問題,製造業、代工業思維,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高學歷份子,
就出現了「雞排博士」這類人,這能怪在他們身上嗎?
高學歷代表的三師呢?醫師過勞死,流浪律師、教師滿街跑。
最後一堆人為求穩定通通跑去考公務人員…這是多可悲的事(註1)。

這些問題,上一輩佔了很大的責任。
畢竟這一切環境、制度都是他們造就的(註2),
而草苺族(泛指新生代)們不也是他們所養育、教育、寵溺出來的?
就過錯推給別人是最簡單的。

新生一代一定會比前一代強。
先不談先天的優勢(註3),光是後天的資訊獲取量:
新的技術、更正確的知識、不必煩腦基本需求、較能承擔風險(註4)、更早接觸(註5),
這些優勢就能肯定新生代在專業上應可勝過上一輩(註6)。

像我這種的文章並不少,
而每每總是會有人提出:「你也沒講到什麼建設性的東西」,
這類似是而非的話總是將話題轉向,最後就都不了了之。

我想現況應該就像「2008年馬蕭總統競選廣告」說的那樣吧!
「我們準備好了。」「我們還沒準備好。」
試想當大部分的人都在為五斗米折腰,生活汲汲營營,
22K、無薪假、責任制、加班(註7),排隊美食、看小鴨(註8)
如何能期待他們反思這些「不關他們的事」的事?(這是反諷)
但是隨著網路力量,以及一些人們的默默耕耘,
社會上漸漸的有些聲音透了出來,並且愈來愈大聲,
期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關心,並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。

政治是關乎每個人的事,
因此需要每個人的關心。

為免有人看不懂亂戰,以下是語意說明:
註1:不是說那些人可悲,而是指這樣的情況很可悲。
註2:當然他們也能怪給他們上一輩。
註3:腦袋的進步。
註4:較無家庭包袱,也不如事業有成者那樣安逸。
註5:像是電腦或程式語言,早一輩可能60~70歲才碰到,如何能贏過從小就接觸的?
註6:這裡談的是正常情況下的整體發展應是如此。
註7:勞委會的無能、勞方無有力工會。
註8:滿足基本需求。
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育 政治 學習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